氢原子的小秘密,憋说了,我先八卦一下宇宙这摊子事儿,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。大到无边无际,小到就那么几个基本粒子到处瞎转悠。
今儿个,咱们就来唠唠这宇宙中最不起眼,却又最牛掰的氢原子,以及它身上那个神秘的21厘米波长。这氢原子,结构简单到令人发指,就一个质子带着一个电子,跟跳双人舞似的。可别小看这俩货,它们的自旋方向藏着大玄机。当它们自旋方向一致,就相当于两口子劲儿往一处使,能量满满;可要是一个顺时针一个逆时针,那就跟两口子闹别扭似的,能量就低了。高能量状态自然想变成低能量状态,就像人总想躺平一样,省事儿嘛。
但这量子力学不乐意了,它说: “不行,这直接转变违反交通规则!” 不过,量子世界嘛,规则就是用来钻空子的。于是,氢原子就偷偷摸摸地玩起了“量子隧穿”,跟穿墙术似的,嗖的一下,就从高能态变成了低能态。每次变身,都会释放出一个光子,这光子的波长,不多不少,正好是21厘米。这精准度,比你家老王称菜都准。等一千年就为看你一眼,值了!不过,这过程慢得让人抓狂。一个氢原子平均要1000万年才能完成一次自旋翻转。
1000万年啊,这时间尺度,比你追剧等更新还煎熬。要是人类的寿命只够等一个氢原子翻转,那咱们也不用操心什么996了,直接洗洗睡吧,梦里啥都有。但宇宙不在乎,它有的是时间,人家玩的是养成系。关键是,正因为这过程慢得离谱,发出的信号频率才超级精确,堪比宇宙中最牛的节拍器。每当宇宙中诞生新恒星,就像开了个盛大的派对,到处都是紫外线辐射。这辐射厉害得很,能把周围的氢原子电离,相当于把电子从质子身边硬生生拆散。
等派对结束,辐射减弱,这些电子又会屁颠屁颠地跑回去找质子,重新组成氢原子。而这些新组成的氢原子,有一半会处于高能态,然后开始它们漫长的自旋翻转,发出21厘米的辐射,就像在宇宙朋友圈喊话:“我出生啦,快来点赞!” 这条动态能持续曝光1000万年,想不注意到都难。21厘米,宇宙的八卦小广播天文学家们就靠着这些21厘米的信号,追踪宇宙中哪里正在孕育新星,哪里又诞生了一窝小星星。更神奇的是,由于宇宙膨胀,早期的21厘米辐射会被拉长,就像橡皮筋一样,波长变长了,频率变低了,这就是所谓的“红移”。通过测量不同红移程度的21厘米信号,我们就能像考古学家一样,一层一层地揭开宇宙的历史,从宇宙大爆炸后不久的婴儿照,到现在的“高清写真”,应有尽有。这21厘米的波长,能告诉我们不少宇宙的八卦:那些看起来黑漆漆的太空,是真的啥也没有,还是藏着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和暗能量?
那些看起来已经“退休”的老星系,是不是还在偷偷摸摸地“生二胎”?宇宙最早的恒星是怎么来的?它们长啥样?我们能不能通过21厘米信号的细微变化,听到宇宙中引力波的“悄悄话”?为了更好地接收宇宙的八卦小广播,科学家们琢磨着在月球背面建个超级大的射电望远镜。那里没啥干扰,清静得很,最适合听宇宙的悄悄话。21厘米,不多不少,刚刚好,它是宇宙送给我们的一个小礼物,一把打开宇宙奥秘的小钥匙。